.
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皮質醇、腦內啡、睪固酮⋯⋯近幾年時常能夠看到這些名詞,但你是否真的確切了解,它們對身體有哪些好/不好的影響?甚至,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調節這些物質,使我們變得更好?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可謂一本淺顯易懂的入門書,說明了這六種物質是如何運作,並以「調酒」的方式解說,如何避開惡魔毒酒,為自己調一杯適合當下的天使特調🍸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六種物質——
📍多巴胺:能夠帶來做事的動機、持續的動力,也是獲得長期記憶的重要機制。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裡分成「速效多巴胺」,像是看短影片、吃零食等,它可以很快地帶來活力,但也會很快消退,而且會退到比原先的數值還要低;另一種是「緩效多巴胺」,像是閱讀小說,閱讀完畢後,那些內容仍會在腦中迴盪,給予刺激。
現代人很常追求速效多巴胺,但它會有耐受性,為了獲得同等級的愉悅,就會尋求越來越高強度的刺激,像是:一邊觀看YouTube、一邊打電動、一邊吃零食、一邊喝飲料,同時從四個來源獲取多巴胺。這會造成:
1️⃣每個來源的刺激都無法好好走完全程;
2️⃣上癮,在危險環境仍渴望追求刺激,像是邊開車邊滑手機;
3️⃣無法再好好享受任何一種刺激。
以上這些可能很好理解,但我沒想到的是,工作狂也是一種「多巴胺上癮」,因為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不知不覺帶來越來越多的壓力(負向皮質醇),在此同時,多巴胺開始下降,就會開始大吃大喝,陷入惡性循環——完全就是以前的我😅
📍催產素:讓你與其他人、其他物體、甚至與更宏大的存在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連結,藉此增強你的充實與完整感,更有同情心、更有歸屬感。
這邊同樣分成兩個部分,「光明催產素」和「黑暗催產素」,前者好理解,就是彼此關心、互相幫助、彼此信任的正向人際關係;後者就是相反。
然而,後者卻是許多企業用來凝聚團隊認同的方式,以攻擊其他部門的同事、聊八卦的方式,來劃分陣營。但——
🔖公司同仁要的應該不只是歸屬感,而是在更舒服的環境下,產出更高的價值。
🔖部門之間的合作,通常比對立更有利,這樣人們才能在工作中了解其他人正在做什麼。
📍血清素:提供滿足感、安定感,幫助我們情緒穩定,心態平衡正向,感到滿足與自我認同。
🔖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最明顯差異,就是多巴胺讓你爭取尚未擁有的東西,血清素讓你滿足於目前已經擁有的東西。
🔖心理壓力甚至會以某種目前還不清楚的機制,導致輕微的慢性發炎,降低我們的血清素濃度。
📍皮質醇:創造正向壓力,讓我們尋找刺激、跨出舒適圈、突破挑戰,從一種狀態移動到另一種狀態。
🔖生命中最大的兩種動力:避苦求樂,皮質醇避苦,多巴胺求樂,前者通常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後者通常讓我們「想做什麼」。
📍腦內啡:不只能緩解疼痛,還能讓你感受到「人生的高峰」。
📍睪固酮:為你增強幅度,讓你表現得更積極,在關鍵時獻上最精采的表現。
/////
書中不只解釋了這些物質是如何運作,也提供了方法去增強這些物質,並針對不同的狀態與情境,如「缺乏自尊」、「欠缺動力」、「無法專心」、「準備面試」、「社交場合」、「挑戰困難」等,提供適合的特調。
如果覺得改變很難,不妨讓「神經可塑性」告訴你慢與重複的力量。
許多人深信自己沒有跳舞、烹飪、演講等才能,有時甚至抑制了個人成長,但如果將「定型心態」調整為「成長心態」,相信自己可以在某個領域取得進步、積極成長的人,就有機會能夠做得到。(備註提到,這部分可以參考另一本書《心態致勝》)
撇除在限動提到對於一些專有名詞有些小疑慮,個人覺得這是一本能夠幫助想要了解、卻又對專業知識敬而生畏的讀者,提供了很棒的入門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