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5
推薦
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未來?
一直在思考要怎麼談論《樂土在上》這一本暗藏許多生在台灣熟知的符碼,許多的心領神會與隱隱擔憂,化作紙上世界,看似虛擬,卻又真實無比。 前半段的節奏緩慢,後半段揭開謊言一角後便急起直追,這一點從標籤數量也可以略窺一二,直至闔上書本以後才驚覺,或許這和我們的生活步調極為類似。 成長、覺醒從來不是隨著年紀增長,而是隨著某些人生轉折的重大事件,在那一瞬間變化的。通常也是在那之後,我們回頭望,才會發現早已埋下線索與訊號,只是我們選擇忽略、漠視,按下那些隱隱的不適感,繼續過日子。 在閱讀的時候,該說是驚悚嗎?我覺得有一部分已是現況,或者說正在往那樣的情景前進,像是以「樂值」衡量一個人。 在自媒體時代,很像是許多品牌在合作前會衡量粉絲數、互動率,不是說完全不看,但如果那變成唯一標準,那麼追求數據勝過內容似乎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而在職業上,隨著科技發展,傾向選擇薪資水漲船高的AI產業也合理,但如果不是真心喜歡,而是因為這是他人眼中的「好工作」,能夠購買更多只為證明身分地位、而非自己喜歡的奢侈品,那是不是也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不是不能嚮往這樣的生活,而是得先問問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跟隨主流價值而改變自己原先的信念,將自己變成「集體」中的一員,而非獨立思考的個體,就像雲的吶喊: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樂值再高我都不想要! 還有汐也曾提到,在樂土上,別人覺得我們正常,那才是真正的正常,也是某些人想去追求的正常,生活會變得比較容易。這一點,似乎在任何一個群體都是如此,我們在乎他人眼中的自己,更勝於我們看待的自己、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從來沒有看過真的世界,而且一直相信假的就是真的,相信到無法想像也無法接受那可能是假的,那麼,就算有一天,你真的看到真的,當然不可能辨識出那確實是真的呀。 🔖不要先端一個結論出來,然後想辦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導向這個結論,這樣是沒辦法看見事情的原貌的。 謝謝皇冠出版的晴方邀約,讓我有機會享受到作者劉芷妤的精彩小說,在享受故事之餘,也能進行反思,包括政治觀、婚姻觀、金錢觀、教育觀等價值觀的思辨,女權、禁忌、道德、同性、虛擬世界、傳承等議題的討論,看得出作者的圖企圖心很大,又能處理得恰如其分,真的覺得非常厲害。 最後借用覺和杉對話之中,我很喜歡的概念,希望我們都能好好地對得起自己的每個選擇,讓未來某個人能夠對自己說:如果以後可以長得像你這樣的大人,那好像也不錯。
樂土在上:繼《女神自助餐》,劉芷妤寫給這座島嶼的愛與眼淚之歌!
樂土在上:繼《女神自助餐》,劉芷妤寫給這座島嶼的愛與眼淚之歌!
劉芷妤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