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在上:繼《女神自助餐》,劉芷妤寫給這座島嶼的愛與眼淚之歌!

書籍簡介

《樂土在上》是由台灣作家劉芷妤創作的一本近未來小說,延續其在《女神自助餐》中關注社會議題的視角,描繪了一個反烏托邦式的世界。故事以台灣為背景,透過五個相互關聯的短篇故事,探討自由、價值觀、社會結構與人性掙扎等深刻議題。 .反烏托邦的設定與「樂值」制度: 小說中的「樂土」是一個高度標準化的社會,所有人的生活、婚姻、語言甚至孩子都受到「樂值」制度的評價與控制。這一設定反映了現代社會對數據與標準化的過度依賴,並質疑這種體系對人性與自由的壓迫。 .水淹台北與環境變遷: 故事設置於被洪水淹沒的台北盆地,象徵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這一背景不僅為小說增添了科幻色彩,也強調了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 .語言與認知操控: 小說中描寫了政府如何透過語言操控與媒體宣傳形塑公眾認知,進一步鞏固權力結構。這對應現實世界中媒體操弄與假資訊的問題,引發讀者對真相與自由意志的思考。 .性別與階級議題: 書中角色的經歷揭示了性別不平等、性暴力以及階級壓迫等問題。例如,「陪伴女孩」園的故事展現了女性在父權社會中的掙扎,而男性角色壤則反映了對公平與正義缺乏理解的矛盾心理。 .家庭與愛情的掙扎: 角色杉與妻子蓮因「樂值」制度而面臨婚姻與家庭壓力,進一步探討愛情是否能脫離社會標準獨立存在。這一情節深刻揭示了現代社會中家庭價值觀的困境。 .人性的自我限制: 小說指出,比外部壓迫更可怕的是人們自願接受限制,例如「水沒市」居民選擇不離開洪水中的城市,象徵人們在舒適區中的自我囚禁。 .寓言式反思: 劉芷妤將小說設計為一部寓言,用虛構世界映射真實社會亂象,如政治操弄、科技至上、價值觀扭曲等,提醒讀者警惕日常生活中的不對勁。 .多重主題交織: 小說涵蓋政治、性別、生殖、階級等多重議題,不僅是虛構故事,更是一場對現實世界深刻的反思與批判。 .閱讀策略與隱微連結: 小說以短篇形式呈現,但每篇之間隱含巧妙連結,建議讀者一口氣閱讀,以捕捉作者精心設計的細節。 .核心價值觀: 書中最核心的訊息是挑戰主流價值觀,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而非盲目隨波逐流。這一理念在角色覺醒過程中得到充分展現。

5.0
4 則評分
5
100% (4)
4
0% (0)
3
0% (0)
2
0% (0)
1
0% (0)
推薦 4 · 想讀 1 · 正在讀 0 · 已讀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