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5
CP 值超高、頭腦不會打結的印度神話
這本書有些輕薄短小。 「輕」,大概是紙的磅數不算重(但是質感不差),「薄」,因為只有 196 頁,全書算上作者序跟前言共有30篇,不過 95% 的文章長度都算「短」,而複雜又龐大的印度神明家族史,在作者的揀選下,份量「小」了許多,總算是適合我等除奶茶跟咖哩外,對印度沒有什麼概念的芸芸眾生。 這本書,基本上還是建構在《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這兩大印度史詩上的故事。印度史詩不但是世上最古老的史詩之一,也是最長的史詩之前三名,論影響力,說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絕對不誇張。不但深刻形塑了印度的社會思想,連整個東南亞都深受啟發,除了看不見的宗教哲學之外,看得見的表演音樂、戲劇舞蹈、雕刻繪畫也全都受到這些偉大作品的啟發。 如其他神話一樣,印度神話裡,眾神的名字和關係總是讓人看得霧煞煞,加上一切事物動輒百年的前因後果動輒,複雜不堪,作者倒是選擇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式來破解這個困難:用季節當軸線,用節慶當刻度中心(這剛好也是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加上作者筆觸輕鬆流暢,有條有理的講故事,因此就讓這本書容易讀了許多,印度眾神變得比較好親近。 儘管不少故事看似誇張離奇,但是就如同所有的神話一樣,重點不是表相,而是其中隱含的象徵跟哲理。印度史詩之所以跨越時空到今日還是非常重要,除了因為印度教現今仍然香火綿延之外,圍繞著大量宗教神話及傳說的,還有大量人生哲理、政治觀念和倫理等等闡述。而作者也採用這個講述傳統,除了說故事外,也適時進行分析說明,讓人比較能夠理解印度人種種從宗教衍生而來的價值觀。 不過,了解印度的神話世界跟認識這些神明要幹嘛呢? 其實,用處可大了。讀了這本書不只能提升旅遊的深度(原本是為了想在疫情之後去印度進行阿育吠陀療癒之旅),更重要的,正如書介上說的:「印度眾神離你並不遠!」印度文化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知名電影《阿凡達》吧,其實,Avatar這個字就與毗濕奴的變身息息相關,《西遊記》中的美猴王與牛魔王,原型更是極可能來自印度神話,連中華地區民俗信仰中的閻羅王,都是由印度教的閻摩演變來的,而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自古就深遠,因此,這些神明及傳說,不只在一海之隔的斯里蘭卡也非常普遍,中南半島上的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等都或多或少可以見到印度眾神的身影,更不用說印尼了。而泰國國王的稱號「拉瑪」,其實就是連結著那位英雄王子羅摩。 由於印度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及文化輸出國,加上其國力,婆羅多正在重新崛起,讓人不能忽視其強勢。這本書乍看輕薄短小,但是內容相當豐富且含金量高,最重要的,輕鬆讀來卻能深入了解印度文化的璀璨多元,而且對於自身所處的世界,也提供了非中非西的另類思考角度。除了寫作方式親民又耳目一新外,這本書最特別的是插畫。除了可愛的幾張動漫風格的主角神明外,書中的配圖都是博物館美術館選品的等級,簡直就像是藝術史課本了。就圖文的內容來說,實在是CP值非常高呀~
婆羅多眾神的春夏秋冬
婆羅多眾神的春夏秋冬
楊荏元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