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金錢不是終點,而是通往人生意義的工具
這本書由安寧療護醫師 Jordan Grumet 以多年陪伴病人走過人生最後一程的經驗,提出一個令人省思的觀點:在臨終時感到遺憾的人,從來不是因為賺得不夠多,而是活得不夠真實。
作者從醫療現場與財務自由社群的交會點出發,重新定義了我們對「金錢」、「工作」與「幸福」的理解。他揭示了人們常見的誤區──「等我財務自由,就能開始真正過生活」的陷阱,並提出三種不同的財務自由概念與實踐策略,讓讀者能依據自身需求設計人生藍圖。
每章節後附上的「人生復盤問卷」,幫助迷茫中的讀者梳理內心真正渴望的目標,而非盲目追求社會定義的成功,活出精彩人生。
■ 心得|不只學會怎麼賺錢,更學會怎麼活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反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明天就是最後一天,我會怎麼評價自己的人生?」
不論是「你只能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YOLO)或「再過一年綜合症」與「金色手銬」──我們經常以「財務還不夠穩定」為由,拖延離開不適合的工作。但不論哪種,似乎都是過於極端的思想。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思考三種生活方式,確認自己是屬哪一類型的人:
一是「犧牲前半生換退休」的傳統模式,但可能深陷享樂跑步機持續追求更高的收入,同時也可能出現有前沒命花的困境;
二是「拼斜槓副業」的現代自由人,開發被動收入和副業,但前期需要密集投入、充滿風險,也須承受自負盈虧的壓力;
三是「盲目追尋熱情」的浪漫派,做感興趣的工作,但可能淪為追夢或神話,過於熱愛工作也有可能侵佔、犧牲私人生活,在物質方面較為匱乏。
作者沒有告訴你哪條路最好,而是從臨終者的故事中引導我們思考:如果人生是一場不可逆的旅程,我們要怎麼規劃自己的每一步,才能不留下遺憾?
這本書與其說是理財書,不如說是一場人生復盤的旅行。金錢不是敵人,也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讓你活得更像你自己的工具,因此更需要我們面對,和好好與之相處。
如果你正面臨人生的選擇關卡,不確定該為錢忍耐多久、不確定該不該放棄穩定去嘗試新的生活,或不確定「財務自由」是否真能帶來幸福,這本書將帶給你深深的陪伴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