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在科技創新、環境變遷與全球化的影響下,組織若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提升團隊協作與運作效率。本書從「組織發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的核心理念出發,透過實用框架與干預策略,幫助企業與團隊突破瓶頸,改善工作環境,並提升整體效能。
📌 組織發展三步驟
✔ 可視化——確保組織問題能被看見與理解
✔ 誠意對話——促進團隊內部開放溝通與共識建立
✔ 開創未來——推動變革,提升組織適應力與競爭力
📌 現代企業面臨的挑戰
🔹 個人工作負擔加劇——獨立作業模式盛行,缺乏協作機制
🔹 職場多元化帶來挑戰——文化、背景與價值觀的差異影響團隊合作
🔹 溝通時間壓縮——數位化與遠端工作模式讓團隊互信降低
本書不僅解析組織發展的基本概念,還探討企業如何在變革時代,透過有效的對話與策略,建立更具凝聚力與靈活性的組織文化,讓員工在合作中找到價值與成就感。適合管理者、團隊領導者及所有希望改善職場環境的朋友閱讀。
■ 心得
過去曾在一家藥廠工作三年,深刻體會到缺乏對話與變革的組織如何影響企業競爭力。公司氛圍偏向「養老」,即使內部存在衝突,大多數人選擇避而不談。即便部分員工工作態度消極,上層仍採取優待政策,不主動辭退任何人。長期下來,公司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薪資無法提升,年輕人才不斷流失。
衝突的本質是「多元觀點的碰撞」,能夠促使現有方針修正得更完善,讓「問題被看見」。然而,許多企業為了避免爭端選擇迴避,最終也錯失了溝通與建立共識的機會。當員工僅關注自己負責的業務,缺乏整體視野,就難以靈活應對變革與挑戰。
近期也接觸到一個新觀點:組織討論的重點應放在「未來如何做得更好」,而非檢討過去的錯誤。當領導者詢問「你當時為什麼不那麼做?」時,員工的回應往往被視為藉口;但若將焦點放在未來行動的優化,組織才能真正動起來,將過往經驗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並確實落實。
且部分主管往往如書中,將問題當作技術問題(Techical problem),認為主要針對點將故障項目修正公司就能運轉起來,但實際上組織更多的是適應性挑戰(Adaptive challenge),即問題不清楚,也無現成解決方法,需要改變既有認知並嘗試才能有所收穫,但技術問題我們往往相信「還沒壞就是好的」。
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職場環境的影響,真正高效的組織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機制與適應變革的能力。希望更多企業能夠透過組織發展策略,打造更健康且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