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5
推薦
一覽面對緊急危難的 dos and don'ts:記住先安頓自己才能保護更多人
隨著近年地緣政治局勢愈趨緊張,如何因應各種緊急危難的聲音也獲得越來越多討論。 市面上優質書籍族繁不及備載,在眼花撩亂中,若要選擇一套簡易的入手書,我認為《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一次看懂》會是一個好選擇。 當戰爭型態已從傳統熱戰,轉型為各種資訊/輿論戰先行,以求攻破人心,降低後續升級至軍事行動的成本,雖說台灣人面對威嚇言論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但社群媒體上各種似是而非的謠言,以及鄰國踩著灰色空間持續擠壓,透過媒體日日夜夜的報導,讓人感知麻木,其實都是戰爭手段的施展,期望達到溫水煮青蛙的效果。 本套書上冊《韌性篇》即著手探討這些議題,透過拆解網路上最常見的 10 大攻台言論、輿論戰手段、說明何謂「灰色地帶作戰」與「混合戰」(輿論戰、法律戰、心戰等各種手段的混合運用),讓一般平民老百姓如你我能在了解這些手法背後的運作邏輯後,建立面對網路上紛雜資訊的判斷標準,強化面對威脅的認知韌性:越多人能看破鄰國的操作心思,便越能提升台灣社會的免疫力。 然而,天災人禍實非你我能控制,倘若真發生緊急危難,仍必須要知道「自己是誰?」,並以此評估「我能做什麼?」這便是下冊《應變篇》的宗旨:一般平民通常不會是前線戰鬥人員,作為廣大的後勤支持,我們如何在極端情況下,以保護自我為優先,再逐步往外擴大去守護我們所在意的人事物? 若說上冊是承平時期(或嚴格說來,非進入戰爭狀態)的心理認知建設,下冊便著重在緊急危難發生時,一般人具體能準備的事項,包含:避難規劃與準備(物資盤點、如何移動避難、各種潛在情境的應對)以及基礎救護知識,俾在那逼不得已的萬一時刻,能適時拯救自己、家人或甚至周遭的人(在確認當下環境回復安全的前提下)。 如果對於國際情勢或社會氛圍感到焦慮,想做些什麼,循本套書指引開始嘗試做些基礎準備是個好開始。以此書為基礎,延伸其他避難措施研究或學習行動也會是個好選擇,例如定期關注各種醫療教育單位的資訊(如「安妮怎麼了?」、急救教育推廣協會)、參與其相關課程(如初級緊急救護員(EMT1)訓練)等。 從不會有人懷疑戰爭的可怕及血腥,但束手毫無作為,只會讓恐懼癱瘓心靈,最終依然邁向毀滅。惟有社會齊心做好準備,讓對方打擊的成本變高,才能遏止侵略的野心。小國小民做好原本該做的事情,在自己所及範圍內,保護好自己、守護好家人、進而引導其他人遠離威脅,就是具象化的好國好民。
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一次看懂(韌性篇+應變篇,二冊套書不分售)
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一次看懂(韌性篇+應變篇,二冊套書不分售)
黑熊學院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