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4
推薦
難以名狀的窒息感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個關於「拒絕」的故事:拒絕吃肉、拒絕服從,拒絕成為社會期待中的「正常人」。 小說分為三部分,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丈夫、姐夫與姊姊來描繪女主英惠的變化。故事的開端,她只是一名普通的韓國女性,過著安分守己的生活。然而,一場夢境改變了一切。夢裡的鮮血、殺戮與無聲的恐懼,讓她決定:成為素食者。 故事並非談論素食主義,而是關於女性自主權的隱喻:當一個女人不再迎合社會期待,會發生什麼? • 她,為誰而存在? 「瞧瞧你這副德行,你現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會把你吃掉!」 英惠的丈夫,是第一則故事的敘事者。他對婚姻沒有任何浪漫幻想,選擇英惠,僅僅是因為她的「普通」——不麻煩,不會有太多要求,足夠順從,適合作為家庭的一部分。 然而,當英惠拒絕吃肉、拒絕為丈夫準備葷食時,這個男人赫然發現自己的妻子竟變得如此陌生且難以控制。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而是憤怒。英惠的行為威脅到了他的秩序:一個女人怎麼可以這樣不聽話? 於是,他選擇求助於英惠的家人,試圖讓她「恢復正常」。餐桌上,她的父親粗暴地將肉塞進英惠嘴裡,彷彿這是拯救她的唯一方法。而英惠的反應是割破自己的手腕,她寧可傷害自己,也不願再吞下那些強加給她的東西。 如果連自己吃什麼的選擇都不被允許,那她到底還擁有什麼? • 凝視她的人,愛她嗎? 故事的第二部分,視角轉向英惠的姐夫。他是一名藝術家,表面上比英惠的丈夫更「敏感」,但本質上同樣將英惠視為一個「物件」,不同的是,他將英惠視為滿足藝術與慾望的對象。 他對英惠削瘦的身體以及無意見聽妻子(英惠的姊姊)提起的臀部胎記產生迷戀,認為她是某種脫離肉體慾望的存在。於是,他想方設法在英惠的裸體上繪畫,同時和她發生關係,以藝術的名義,以「欣賞」的角度,將英惠的身體變成供人觀賞的作品。 但,英惠呢?她並沒有拒絕,實則也從未接受,只不過是順從地站在那裡,如同一棵真正的植物,漠然、沉靜,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與她無關。 這部分對我帶來的衝擊,完全不亞於第一篇章的暴力。 • 瘋狂,還是清醒? 小說的最後一部分,由英惠的姊姊仁惠敘述。這一次,我看見了仁惠的崩潰。 仁惠一直是個「好女人」,溫順、體貼、懂事,努力維持一個家庭應有的模樣。然而,當她親眼目睹妹妹的「瘋狂」,她開始質疑起:究竟誰才是真正瘋了?是妹妹英惠,還是這個世界? 在精神病院裡,妹妹變得更加虛弱,她堅信自己正在變成一棵樹,拒絕進食,拒絕說話,似乎真的在進行一場最終的蛻變。而望著她的仁惠,忽然覺得眼前看似「瘋狂」的妹妹,絕對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清醒。 她的沉默,是她最後的抗議,而拒絕,是她唯一能做的選擇。 • 當世界無法容忍「不同」 閱讀《素食者》是一場壓抑的體驗。在我看來,它不只談論了性別不平等,更多的是,這個社會如何對待「異類」。 在這個世界裡,順從才是生存之道。當英惠決定不再吃肉時,她挑戰的是社會對於「正常」的定義。她的丈夫希望她回到「她應該有的模樣」,她的姐夫希望她成為滿足自身藝術與慾望的工具,而她的姊姊,則僅僅希望她至少能夠活下去。 但,英惠呢?她只是想活成自己。 或許,對英惠而言,變成一棵樹,比做一個女人更自由。 這是一個極端的故事,可它的本質,卻深深植根於現實。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韓江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