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5
推薦
以溫柔又含蓄、幽默又帶點荒誕的筆法描繪各種悲傷
明明書名是《各種悲傷》,然而在作者瑪麗安娜.萊基溫柔又含蓄、幽默又帶點荒誕的描繪下,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困擾情境,反倒讓人會心一笑,不禁點頭喃喃說道:我懂,我也是這樣🙂‍↕️或是:啊,原來還可以這樣🥹 像是〈飛行恐懼讓你飛行〉裡的小男孩,正揮舞著光劍,討論著超能力,此時遇到發抖的小狗,嘲笑地問:「牠的超能力是什麼?」這時另一名小男孩回:「牠的超能力是恐懼。當牠發抖,全世界都會震動。」 我們都有恐懼,只要是人,就會有或大或小的恐懼。當我們坦然地說出自己有某種恐懼時,有個人能夠正面地看待並談論,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恐懼,也可能是某種協助的力量。也許是有某種渴望受到壓抑,而恐懼作為一個有超能力的笨拙助手,正試著以暴力討債公司的姿態,為貫徹主人的渴望而打穿一切。 或是〈那些無法入睡的夜晚〉,細膩又精準地描繪了失眠的階段,從閉上眼睛開始,此時思緒開始奔騰;試著專注呼吸,但反而像是刻意走路會絆倒腳一樣;數羊?噢!真的沒法子的時候,再老套的作法我們都願意一試,然而腦袋中時常沒有小羊真的跳過柵欄;再來是對於周圍能好好睡覺的人感到惱火,當你睡不著時,聽到旁邊的人熟睡到打呼,都只是讓情況更加劇;再來是作為討厭的階段「憂鬱大肆舉虐的時刻」,各種生活上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了警告,警告你做了什麼、沒做什麼——總之,就是搞砸了一切;最後是麻木的絕望,認知到自己只能睜著眼迎接天亮。 🔖我們決定,下次失眠的時候,不要再數頑固的綿羊和呼吸次數了。我們決定,下次要數我們睡不著的所有夜晚。(⋯)我們將讓所有這些夜晚從眼前列隊走過,這一定能讓我們穩穩地入睡。 還有在談論#內心聲音 的〈現在立刻給我兩個罌粟籽小麵包,謝謝〉。 內心聲音是什麼?內心聲音有時就像麵包店裡的老太太,本來早該輪到她說話,也一直想說些什麼,卻總是被更大聲的聲音蓋過去的一種聲音。 或是對其他聲音說:「但是現在真的夠了!」的聲音。那麼,那些試圖越過去的聲音,將瞬間噤聲,世界終於安靜下來。 還有些時候,那就只是出自於某種恐懼。「她只是有飛行恐懼而已。而這種恐懼,像一隻瞎眼的雞,一輩子就叫對這一次,卻因此晉升為睿智的內在聲音。」 多數時候,我也是會聽從恐懼/內在聲音的人,閃過某些災難是事實,但我想也不必像裡頭的女士四處宣揚,因為這會失去了對遭遇災難者的憐憫與尊重,反倒讓自己看起來傲慢。 其他還有很多很多,像是幽閉恐懼、噪音、失戀、不友善等⋯⋯這些悲傷亦是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歷的悲傷,因而能夠同理、或感到慰藉。 雖說是短篇故事集,但短篇之間的人物有所連貫,我們彷彿走入這個社區,與他們為鄰,偶爾在樓梯間碰到話話家常,成為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然後從中再次確認:我並不孤單。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瑪麗安娜.萊基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