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崛起、男性廢退】
從小到大我被教育的就是:「男生要堅強不能輕易哭、男生要保護女生,女士優先等等...」。另外傳統社會中的家庭是一種社會制度,男性和女性互相分工,但非常極端
• 母親和小孩有著直接且主要的『照顧關係』
• 父親和小孩有著間接且次要的『提供關係』
在以前的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男生在外賺錢養家,女生在家照顧小孩
男性會跟女性照顧者結合在一起,以便養育小孩
然而如今女性主義崛起,女性自己也會工作賺錢、經濟獨立,對於婚姻就不只是種經濟依賴男性的契約
許多男性失去了養家者和同住父親的身份,總覺得有點失落。另外,男人需要女人的程度,比女人需要男人還多
🍀
【保守派的宣稱】
女性運動和大眾媒體當中,有許多人抱怨男人「就是不想放棄權柄」。但這種話似乎不太適用於大多男人的情況,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手上有權柄,只覺得失去了『提供者』的身份而感到焦慮
2019年,作者主持了一場不平等為主題的座談會。他請教經濟學家 梅麗莎 • 卡尼,她比較為女性還是男性擔憂?
她回答:「這幾十年來,學者都聚焦於女人和小孩,現在我們真的必須替男人設想了」
對保守派來說,夫妻之間的依賴關係,正是婚姻的動的精力導向正面的社會因素力所在。這是一種機制,將男性的精力導向正面的社會目標
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婚姻是一種「壓迫制度」。不過雙方都同意一點,就是婚姻使女性受男性束縛,但男性也受女性束縛,進而受小孩束縛
這樣算好事嗎?
保守派是對的,因為婚姻作為社會制度在以前是「奏效的」,女性主義也是對的,因為婚姻若要奏效,就必須縮減女性的自主權
🍀
【那該拿男性怎麼辦?】
這章節,作者也舉出了男性的幾項弱勢
★男性學業落後:
男孩的大腦發展較慢,尤其是在中等教育最關鍵的那幾年
大腦中跟衝動控制、計畫、未來導向有關的部位多半位於前額葉皮質內,而男孩這個部位比女孩晚熟兩年左右
我覺得這或許就是,男孩為何總比同齡女孩幼稚的緣故?
作者認為,這或許也有志向落差。現今大多數年輕女性都被反覆灌輸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數都想要經濟獨立。跟男同學相比,她們更專注於放眼未來
以前是女孩和女人必須對抗外在的厭女心態,現在則是男孩和男人「缺乏內在動機」
★工作的選擇變少:
這部分我有在圖文介紹「STEM的矛盾」、「HEAL的男性」。這裡補充一些HEAL的部分,以往的護理師被認為是女性專屬,男性擔任的話則覺得很奇怪
但我們不必讓男人覺得當護理師可以增強他們的男子氣概,只要讓他們覺得不會減損男子氣概就好
關於職業選擇,這也是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吧。我覺得必須打破這個觀念,近期也看到了男護理師和社工的增加,這樣對被服務者也是好事
✅解方: 關於男性目前的困境,作者提出幾個解決辦法
• 延後男孩的入學時間(最好一年以上)或者延長就讀時間
• 鼓勵更多男性參與HEAL的職業,這樣對男性、女性和整個職場都有很大的幫助
• 增設專屬男性的福利政策,像是男孩的教育補助、男性放育嬰假的薪水全額補助,以及育嬰假期上限的延長
🍀
📍心得:
當初看到《男性廢退》感到很驚喜,終於有特地為男性處境寫的書了。身為男生的我,書中的許多觀點真的感到很認同,也感謝作者提出這個議題供大家一起討論
首先或許有人認為,男性和女性的權益就是一場零和遊戲,如果幫助其中一邊,就會剝奪另一邊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兩者是可以共同進行成長的
如今女性主義的崛起,女性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並爭取,這點我覺得很棒!但有些過於極端,像是建立在「厭男」為基礎的女性主義
這點我就比較無法接受,不過父權壓制女性,在如今社會中還是『部分存在』的。像是之前的 ,受害女性的確很需要幫助,我也同意嚴懲那些男性犯罪者
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男性都是暴力、性衝動等等負面的
不管男生女生一定都有好或壞,不要再有厭女或厭男這種選邊站的分化心態,希望大家能夠和平互助、共同進步
另外目前的政治操作也會運用「分化性別」去搶選票,像是川普。在觀看網路媒體時也要自己思考一下,是否不自覺落入對方的圈套,理性思考以避免被仇恨值影響
➡️ 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看,其中還有討論黑人的困境,以及階級種族制度下的擔憂,有許多值得思考討論的議題
🍀
《男性廢退》
【作者】:理查 • V • 李維 (Richard V. Reeves)
【譯者】:廖桓偉
【封面設計】:高郁雯
【內頁設計】:顏麟驊
【副主編】:李芊芊
【校對編輯】:張祐唐
【出版】:方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