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E人還是I人?」
只要學會說明人類型,就能把混亂又複雜的人生壓縮成簡潔的故事,我們就可以透過這個故事,了解現在和過去的自己,也能向他人清楚說明。
.
MBTI人格類型(Myers – Briggs Type Indicator),橫掃所有網路&話題的人格測驗,把所有人分成16類,內向/外向、實感/直覺、理性/感性、決斷/隨性,並判斷這種類型的人通常適合做哪些類型的工作。
這項人格測驗判斷的標準是從何而來呢?
是由榮格的心理學派理論發展而來的嗎?
如今被視為簡單的人格測驗,最初被應用在哪裡?為什麼流傳已盛行多年?
.
這本書完整介紹MBTI的發展歷史,從最初媽媽凱薩琳的兒童宇宙實驗室,先觀察並研究歸類出不同孩子的人格類型;到女兒伊莎貝爾擴大問卷樣本的對象,並與其他人合作推行人格測試,一項驗證過程中飽受質疑準確性,卻又運用在各個場合中的人格測驗。
.
心理學的發展伴隨著教育、家庭、商業、工作能力、戰爭、經濟潮流、政治的影響,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以及目的:
1 為了研究出怎樣的教育方式可以教導出「對社會有貢獻」的小孩,而在家裡廚房展開研究
2 研究夫妻彼此的人格性格,或是孩子的性格如何塑造出和陸的家庭氛圍
3 戰爭時期怎樣的人格類型適合做什麼類型的間諜工作
4 希特勒的人格類型是什麼?如果他最後以最具戲劇化的表演方式自殺,德國會不會再出現一個希特勒?戰爭能不能順利結束?
5 人格類型對於戰後社會經濟的復甦
6 幫助空巢期的父母對於自身的理解,與他們的朋友鄰居對於自己的理解
7 冷戰時期避免情報外洩的人格類型,如何幫助國家?
8 為了普及該人格類型測驗,需要嚴謹的數據與問卷,評估是否需要出版
9 出版的意義是為了商業?求職?或是任何用途?
.
這是一本詳細介紹MBTI歷史的書籍,其實這項人格測驗和心理學家榮格真的沒什麼關係,頂多算是瘋狂粉絲借用他書籍曾提出來的理論,加以延伸。
而且榮格只有說明前3項個性類別,最後的P/J類型,是創造者伊莎貝爾加上的。
雖然作者不是心理或統計學家,但這個人格類型理論到今天依舊存在且廣為流傳,理由大概是他協助人們用簡單的方式快速釐清自我,且不帶有任何褒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