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注意力分散的時代,隨時都可能身陷焦慮的負面思考之中,我們需要懂得控制自己的焦慮,避免處於長期的壓力中。
全文提倡「不可控的焦慮」會消耗我們的精力,迫使我們作出拙劣、倉促的決定;「可控的焦慮」則能夠提升判斷力、溝通力、拓展我們的格局與眼界。其實,焦慮是一種大腦的求生模式,也是提醒我們準備改變思考的時刻,只要將焦慮運用得宜,就能把恐懼化為前進的動力。
■ 心得
我自己認為這本書可以跟《輕鬆駕馭壓力》和《愈平靜愈有生產力》一起結合閱讀。
如同 Kelly McGonigal 提倡,不要把壓力和焦慮視為「完全負面」,因為會使我們無法辨別出可預測風險,我認為焦慮和慢性壓力是共生關係,焦慮會產生慢性壓力,而這種過載狀態是我們無法喊卡,持續失速奔向崩潰。
利用成就清單盤點成就,降低無止盡的追求與不安;透過運動、冥想和減少咖啡因攝取,釋放壓力、避免「反芻思考」,和雜亂思維喊卡。
用幽默的方式來面對壓力與焦慮,自嘲來說出心中的焦慮,或許你會發現這些煩惱是大多數人共有,而你不是一個人在為此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