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5
推薦
解放年齡焦慮,找出自己的大器晚成之路。
你是否因年齡焦慮而煩惱? 或許我們不需要在年輕時就取得成就。 這本書揭示了少數人的年輕成功只是冰山一角,多數人實際上在成長過程中才逐漸成為大器。 作者從自身經歷談起,他從洗碗工到《富比士》的發行人,證明了大器晚成的可能性。同樣地,李安 、 JK羅琳等人的成功也是在後來實現的。這引發了作者的好奇 , 是否有科學研究能為大器晚成提供支持。 🔹過分強調早期成功的文化 書中指出,文化和教育體制過分強調早期成功,導致大部分人的潛力被忽視。大器晚成者需要尋找不同的發展道路,而非盲目遵循傳統的軌跡。 前幾章談論時下社會過度追求年輕成功,付出的代價高昂。然後,通過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書中證明成功並不受年齡限制,任何階段都可能實現大器晚成。 書中列舉了大器晚成者的六項獨特優勢:好奇心、同情心、韌性、沈著、智慧和洞察。這些優勢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但卻是無價之寶。 🔹給大器晚成者的建議:「放棄」和提升自我效能 作者提供的建議包括:正視社會對我們的影響、應對「沈沒成本」謬誤,以及敢於放棄。尤其是放棄這一點,作者強調選擇放棄也可能是正確的決定,而且有時更加健康。我們應該以「戰術性撤退」的心態看待放棄,而不是永久的失敗。 自我懷疑是一種超能力,透過積極的自我對話可以提升自信和效能感。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接受自我懷疑,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如何擁抱自我懷疑 , 視其為提升表現與成長的機會就成了重點,關鍵在於我們對個人信念的核心,也是所謂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有2個主要的來源:精熟經驗與社會楷模,大器晚成者有可能會缺乏相關經驗或楷模,自我效能難以增進,但是仍可以透過「自我對話」來提升自我效能。正向的自我對話,已經被研究證實效果顯著,許多運動員、作家和企業家都因此得到自信和表現更為突出。作者從研究發現自我對話有一些竅門,例如:以第二人稱和自己名字稱呼自己,有助於我們在壓力下表現得更好又或是重設框架,改變對現實的看法,產生更具有益的意義,例如:焦慮緊張的時候告知自己其實是興奮的,這2種情緒其實對腦袋來說即為近似,也可以幫助我們有更好表現。 🔹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 環境也可能影響我們的成長,如果周遭環境阻礙我們,就應該考慮做出改變。放眼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如果意識到自己周遭的環境已經對自己產生「螃蟹心理」,阻止你的成長和突破,我們就需要「移植換盆」,透過新朋友、換工作甚至搬家,做出改變。 一直得問自己的核心問題:哪些花盆最能支持我的天份、性情和熱忱? 總結來說,這本書挑戰了社會對早期成功的迷思,展示了大器晚成的可能性。通過自我了解、放棄、自我對話和環境改變,我們能夠實現更為持久的成功。這是本可以解放現代多數人年齡焦慮的書籍,讓我們能夠更積極、更有信心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身為剛步入職場,還在尋找自己方向的讀者,從書中受益許多。 讓自己有多元途徑,找出自己的步調,永遠都不晚。
大器可以晚成: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大器可以晚成: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里奇.卡爾加德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