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林肯公路》,令人感慨又發人深思。如果希望讀後有如《莫斯科紳士》一樣獲得心靈上的富足,或帶給他人希望的話,那麼恐怕獲得的較多的是失落。並非說它不好看,相反的,是較好閱讀的小說,且故事引人入勝,雖然前半段節奏偏緩,卻一樣發揮作者擅長書寫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們,尤其是書中的公爵夫人、埃米特、比利、毛毛與莎莉,那些二戰後發生在1954年的美國,許多無奈的年輕角色們所展開的一段公路冒險故事,而每位角色都刻畫的非常立體。
書中始於哥哥埃米特出獄返家後,因已離世父親不善經營的農場與房子還不了抵押貸款的錢,而終究資產被銀行沒收。只能開著自己之前存錢買的斯圖貝克這輛車,與八歲大的弟弟比利,各帶著僅有一個背包大的行囊,開始行駛在林肯公路,卻被不請自來的毛毛與公爵夫人這倆位前獄友,打亂了埃米特兄弟重新開始人生的旅程計畫。
有趣的是,書中後段(p454)經弟弟比利百般思索後,在他最愛的《英雄大全》留給讀者寫下自己冒險故事的空白頁中,他決定要從哥哥埃米特從出獄返家開始寫起,而這也呼應《林肯公路》這個故事的一開始。所有故事的開頭,要從主角的故事中段開始下筆。所以故事中寫著他們的過去、現在,以及想要抵達的未來。
故事從八個角色視角切換展開,大部分角色都是從第三人稱來敘事,只有公爵夫人與莎莉的篇幅是用第一人稱,或許因為他們都是相對做自己的人(但個性做事方式完全不同),與直言不諱的個性。然而,公爵夫人從小長期與戲團的人相處與成長背景,這樣第一人稱寫著他的所說所想,讓人更感受到他的舌燦蓮花想說服他人之感,作者把這樣的人物編寫得更加立體,也越讀會對公爵夫人的行為感到無禮和不耐,雖然個性鮮明也看似充滿魅力,心地善良卻也因性格上的重大缺陷,只看的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自以為是的個性,不顧他人意願與想法,相對只會帶來更多一連串的麻煩。
故事最後的結局,有些令人難過,一方面又佩服作者如此安排,是要讓讀者自行思考。對於「人性」這件事。何謂善?何謂惡?
書中,毛毛的姊姊說:「小時大人常教我們抑制內心惡念:忿怒,嫉妒,傲慢。大家歌頌這些美德,但美德只會妨礙毛毛得到幸福。就像有些人太聰明無法過得好,有些人太有耐性、太勤奮而無法過得好。」
有時我們信奉的這些美德,為何還是會讓人感到不幸福與痛苦?但不顧他人感受與衝動又會影響他人與造就不好的後果。在面臨一切挑戰與困難時,我們該守住哪些道德規範、保有哪些善的信念,但又能適時衝破現存的制約才能獲得幸福與美好的人生?書中,講求公平與不顧他人後果自以為善的公爵夫人,與不思考全局與衝動的善良所造成後果的毛毛。從逃離開始,也讓他們走不出自己的人生困境。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翻閱,正是它是一本看似公路冒險故事,中間夾雜許多神話故事、種族議題、親人情感尤其是父親的角色,還有友誼,以及那化夢想為實的地方;但實質上更多另人思考的是,它點出人性與面臨困境中的選擇。這些角色們因各自緣由踏上林肯公路,一路上也遇見不少良善的人受到幫助,更因這趟旅途理解他人的過去與選擇。然而,那迎來的結局,真的讓他們獲得人生的救贖嗎?還是也放棄他們心中的某些美好部分?一開始他們都因各種原因而很早脫離父母,也或許在還不夠成熟的年紀,迫使自己長大與投身塑造未來的路上,令人心疼,但他們的行為卻又都無法讓人全然讚同,只是想懷抱更美好未來的平凡人。
人生或許就是如此。我們會因某個動機起身而行,朝想要的目標前進,在途中可能因多種不可預期之事而打亂,面臨各種抉擇,甚至導致事情發展偏離軌道,但重點在這路上的每個選擇,會塑造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故事的最後,比利已被現實迫使他長大。
而閱讀這本書我們,又為自己的人生冒險故事篇章寫到哪了呢?還在我們想抵達的路上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