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看書,尤其喜歡看那些「跟書有關的書」。不論是書寫和書籍有關的書,或是和書店、圖書館有關,甚至是談閱讀這件事,這類的書我都特別喜歡。
不讀書的時候,就喜歡逛書店、逛圖書館,看看又有什麼新書,或是有什麼自己會有興趣的書。書店陳列的選書,又或是圖書館規劃的書展,也能幫助自己稍微拓展一下「書適圈」。
閱讀其實是一件踏入門檻很低 (去圖書館借書甚至不用花錢),但能獲得許多好處的事情。你能從書中收穫知識,也能夠藉由作者的分享練習、培養各種克服困難的能力,又或者,你能藉由書本探知不同的觀點,最棒的是,書本能夠帶你穿梭在不同的世界裡,帶著你去嘗試各種新鮮的體驗。
閱讀的好處多到說不完,本書總共有88篇短篇,內容涵蓋了作者千田琢哉認為閱讀有哪些好處,加上一些關於閱讀這件事的觀點,以及選書的方法。88篇感覺好像很多,但其實每篇都短短的,很好閱讀,所以其實很快就能讀完。
但我必須坦承,作者用字的語氣對我來說有點太理直氣壯了,我自己不是太喜歡 (覺得有些煩躁,書就翻得更快了XD),書中不少觀點我也不是很認同,話雖如此,我還是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原來可以這樣!」、「這樣想好像也不錯~」或者是「沒錯,我也是這樣想!」的亮點,還是有不少收穫的~
/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篇,其實都與書的「外在」有關。
▌〈調查書封設計,能夠學習設計的必然〉
以往大多都只在意一本書的內容自己會不會,雖然自己也會因為封面好不好看而決定是否要入手 (就不說某些經典書,每次只要換一個好看的封面,自己就會再買一次XD),但我自己倒沒有想過原來封面也是會影響一本書是否會暢銷,更從未想過要去調查封面的設計師是誰 (除非畫封面的人剛好是自己有在追蹤的創作者,不然平常好像不太會留意),或許之後要再留意一下。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書會出限定款書封,實在太逼人,選擇障礙如我真的好難抉擇🥲。)
▌〈自己也想書名能夠培養直搗本質的能力〉
一本書的書名很重要!要是每一本書都像緯O那樣取名字,那我覺得應該就沒有人要看書了(要不要這麼誇張XD)。書名取得好不好,自然也會影響讀者是否會購買,作者把出版社取書名比喻為一場投資,要是投資失敗,就很可能會造成出版社倒閉。而如果換作是你,要如何幫一本書取書名,才不會換來投資失敗的結局呢?
「如果想要認真磨練直搗本質的能力,就必須養成思考任何事情時都抱持著當事者意識的習慣。」
為一本書取書名其實是種換位思考的練習,如果你能從當事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也許就能更容易地看見事物的本質,進而更有條不紊的去跨越各種困難。
▌〈從書腰吸收流行精華〉
書腰的存在,是為了要宣傳一本書,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把書拿起來,再翻到後面看書介。所以書腰是為了讓大家能夠在看見書封的同時也看到與這本書有關的資訊,可以說是行銷與讀者對話的媒介。
就拿本書來說,書腰上的文案提到的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複利效應。從一件件的小事 (閱讀) 慢慢去累積,最後像滾雪球般獲得巨大的收穫 (知識的累積、自我的提升)。
不過,書腰的空間畢竟不大,書腰上的文案必須精簡扼要,要能夠吸引讀者眼球,自然要「跟得上流行」。書腰可以說是行銷的精華,當你下次去書店的時候,不妨看看每本書的書腰都有著什麼樣的文案,也許你會獲得不一樣的啟發~
希望大家都能自在、快樂地閱讀!
(讀什麼都好,繪本、漫畫也都是在閱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