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我碎裂的父親》是由納旦尼爾.拉亨梅爾所著,寶瓶文化出版的一本回憶錄。作者以誠實且節制的筆觸,記錄了自己身為精神疾病患者之子的成長歷程,並追尋父親從天才學者到流浪街頭的生命弧線。 .父親的墮落與疾病:
書中描述作者的父親查爾斯原本是聰明自信的社會學者,擁有教職與完整家庭,卻因為思覺失調症(妄想型)失去一切,最終流落街頭。 .思覺失調症的破壞力:
疾病奪走了查爾斯的理智、婚姻、親子關係與生活自理能力。父親在幻覺與妄想中掙扎,逐漸與現實世界脫節,甚至被迫多次進出精神病房。 .兒子的追尋與自省:
作者在父親過世後,透過訪談父親的親友、調閱法庭紀錄與病歷,拼湊父親的一生,也反思自己在父親發病期間的恐懼與逃避,並試圖理解與和解。 .家庭關係與創傷:
書中探討家庭動力對個體心理的影響。作者發現父親與祖母的親密關係中存在「雙重束縛」,這種矛盾互動可能加劇了父親的心理脆弱。 .社會標籤與污名:
作者從家屬視角,剖析社會、醫學、法律體系如何對待精神疾病患者,並呼籲大眾撕去對精神失序者的標籤與偏見。 .罪疚與和解:
書中流露出作者對於「拋下」父親的罪疚感,也呈現照顧者在絕望與疲憊中的掙扎。最終,作者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找到與父親和自己和解的力量。 .人性的溫暖與希望:
即使在潦倒與孤獨中,父親仍未放棄對人性的希望。書中記錄父親在街頭獲得陌生人關懷,以及他努力維持尊嚴的掙扎。 .精神疾病書寫的經典之作:
本書以節制動人的文字,展現精神疾病對個人與家庭的衝擊,被譽為精神疾病書寫史上的經典,並榮獲相關心理健康獎項。 .反思照顧者的角色:
作者提醒讀者,每一位精神病患的背後,都有一群不知所措的家人,他們既是見證者,也是失落者,這份重量值得社會共同承擔。 .真實與同理的力量:
全書不美化、不修飾,讓讀者能夠同理作者與父親在疾病陰影下的複雜情感,也對思覺失調症有更深一層的人性理解。

4.0
1 則評分
5
0% (0)
4
100% (1)
3
0% (0)
2
0% (0)
1
0% (0)
推薦 1 · 想讀 0 · 正在讀 0 · 已讀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