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是由馬欣所著的一本散文集,於2023年由木馬文化出版。這本書以「痛散文」的形式,透過極短篇與散文交織的手法,揭示現代社會的表象與內核,並探索人性的脆弱與美麗。
.對資本社會的批判:
馬欣直面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揭露社群媒體如何放大人際關係中的虛偽。人們用表演性的行為交換成功,用辯論換取關注,用群聚換得幸福,這些現象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拋棄式文化。
.「美」與「壞」的對照:
書中從「美的/壞的」、「熱鬧/孤寂」等多個層面切入,探討表象之美與內在破碎的矛盾。即使是壞掉的事物,也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呼應書名「壞掉,也很美」。
.個人的自剖與自癒:
這本書是馬欣在經歷人生巨變後的一次自我剖析與療癒。她以文字修復自身創傷,將失去重要之人的痛苦轉化為創作動力,展現了生命中的堅韌。
.虛構與現實交錯:
書中人物形象如微型小說般鮮明,虛實難辨。這些角色既可能是作者自身的投射,也可能是她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
.對孤獨與生活的凝視:
馬欣細緻描寫孤獨和生活本質,並以鋒利筆觸剖析日常中的暗流。她認為,即使身處破碎之中,人們仍能找到一種清醒而堅韌的生活方式。
.藝術與過去的對比:
作者將當代社會的空洞感與過去純真的時代作對比,表達對舊時光的一種「未經歷過的鄉愁」(Anemoia)。藝術成為她批判現實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精神寄託。
.女性視角下的人性剖析:
馬欣特別關注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例如少女崇拜、消費文化對女性形象的塑造等議題。她以細膩而深刻的筆觸描繪女性內心世界。
.黑暗中的療癒力量:
雖然書中充滿對現實世界黑暗面的揭露,但馬欣也試圖尋找治癒的方法。她認為,即使生命破碎,人們仍然可以在黑土之下找到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