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海洋生態史詩小說》是由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所著的一部科幻驚悚小說,出版於2004年,中文版由野人文化發行。這本書以海洋生態為背景,融合懸疑、科學與人性探討,描繪了當海洋生物獲得智慧後向人類展開反擊的故事。小說長達912頁,內容豐富且緊湊,被譽為「本世紀最波濤洶湧的小說」,並獲得多項文學大獎。
.海洋的反擊與智慧的崛起:
故事中,海洋生物突然展現出智慧,並對人類的環境破壞展開報復。從鯨魚聯手攻擊賞鯨船,到劇毒水母聚集威脅沿岸地區,再到海底電纜被切斷導致全球通信癱瘓,這些事件揭示了大自然的反撲力量。
.跨學科的科學探索:
作者為寫作此書花費多年研究海洋生物學、地質學等領域,並邀請31位科學家協助完成。書中融入大量專業知識,例如深海生態、地球環境變遷等,使得情節既具科學性又充滿說服力。
.人類對自然的無知與反思:
小說強調人類對地球了解的膚淺程度,甚至不如對太空的認知。書中呈現了人類無知、貪婪與環境掠奪的行為,並引發對自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思考。
.多角色視角與複雜敘事結構:
故事透過多位角色展開,包括生物學家西谷.約翰遜和鯨魚研究員李奧.安納瓦克,他們試圖解開事件背後的真相。多線敘事讓情節更具張力,同時展示了不同立場間的衝突與合作。
.懸疑與驚悚元素交織:
小說情節緊張刺激,從龍蝦在廚房爆炸到鯨魚攻擊船隻,每個場景都充滿懸疑與驚悚感,被譽為「將史蒂芬.金和麥克.克萊頓完美結合」的作品。
.環保議題與現實聯繫:
書中提及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等現實問題,借助虛構情節提醒讀者自然反撲的可能性。這些議題與當前環境危機息息相關,引發廣泛共鳴。
.人性光輝與黑暗並存:
在面對未知威脅時,人類展現出合作、敬畏等美好品質,但同時也暴露出自私、掠奪等劣根性。這種對人性的多面描寫使故事更加深刻。
.全球視野下的大災難場景:
故事涵蓋全球多個地區,包括秘魯、加拿大、澳洲等,呈現了一場跨越國界的大規模災難,讓讀者感受到事件的震撼性與影響力。
.影視化潛力:
由於其龐大的敘事結構和震撼場景,《群》曾售出影視版權,目前正在籌備影集拍攝,由《冰與火之歌》的團隊負責製作,令人期待其影像化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