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日本文學史上最暢銷小說,夏目漱石公認代表作【獨家收錄漱石文學百年特輯】

書籍簡介

《心:日本文學史上最暢銷小說,夏目漱石公認代表作【獨家收錄漱石文學百年特輯】》是日本文學巨匠夏目漱石的經典長篇小說,首次於1914年連載發表,後被譽為二十世紀亞洲最重要的五大著作之一。此書以深刻的心理描寫與人性探索,探討道德、孤獨與人性善惡的衝突,至今仍是日本文學的經典之作。 . 敘事結構與主題: 《心》分為三部分——〈老師與我〉、〈父母與我〉及〈老師與遺書〉。故事以敘事者「我」的視角展開,逐步揭示「老師」內心深處的秘密。主題聚焦於人性的善惡、孤獨、道德困境與情感糾葛,透過「老師」的自白呈現出人性陰暗面與內心掙扎。 . 核心人物「老師」: 「老師」是一位孤獨且厭世的人物,他因好友K的自殺而陷入深深的罪惡感中。這位角色象徵了人性中的矛盾——既渴望情感聯繫,又因自責與不信任而選擇孤立。他的生命最終以自殺告終,成為對時代與自身道德失落的殉葬。 . 人性探索: 小說深入挖掘人性的複雜性,揭示在愛情、友情與利益交織下,人類如何面對內心的黑暗面。透過「老師」對自己行為的反思,作品強調了人性中不可避免的自私與矛盾。 . 道德與孤獨: 《心》被稱為一部利己主義者的懺悔錄,探討了道德失落下的人類孤獨。書中描寫了「老師」因無法原諒自己的道德過失而選擇孤立人生,並以此反映出明治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 . 敘事風格: 夏目漱石以細膩且隱晦的敘事手法埋下伏筆,在第三部分〈老師與遺書〉中揭示真相,使前兩部分鋪陳出的懸疑感達到高潮。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使讀者能深刻體會角色內心世界。 . 時代背景: 小說背景設定於明治時代末期,反映了當時社會價值觀的變遷與混亂。「老師」選擇在乃木將軍殉死後自殺,象徵他對舊時代價值觀的追隨以及對新時代的不安。 . 情感教育: 《心》不僅描寫了人性的幽暗,也探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透過敘事者「我」從「老師」的人生經驗中汲取教訓,作品試圖傳達情感經驗如何在個體間傳承並產生影響。 . 版本特色: 本版本收錄了漱石親自設計的初版裝幀、相關改編作品、漱石文學散步地圖及其生平年表,並附有金句中日文對照,使讀者能更深入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意圖。

4.4
5 則評分
5
40% (2)
4
60% (3)
3
0% (0)
2
0% (0)
1
0% (0)
推薦 4 · 想讀 1 · 正在讀 0 · 已讀完 5